
“以前攻克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技術難題,只能靠自己摸索,現在有了產學研平臺和專家指導,我們團隊的科研效率提升了一倍!”剛參與完項目聯合攻關的甘肅工程咨詢集團技術骨干王菲菲,談及企業人才培養體系時滿是感慨。
近年來,甘肅工程咨詢集團始終錨定“打造國內一流工程咨詢科技企業”目標,堅持黨管人才原則,以“五大工程”為抓手,將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,健全“引育用留”全鏈條機制,讓技術人才在科創實踐中成長,又以人才之力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,走出一條“人才興、科創強、產業旺”的良性循環之路。
在自主培養人才方面,集團深知“人才成長需與生產需求同頻”,為此加大與河海大學、蘭州大學、敦煌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,搭建“技術研發+項目攻關+人才培育”一體化產學研平臺。
“這個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術,是我們和蘭州大學團隊聯合研發的,已成功應用到三個重點工程項目中。”在集團技術研發中心,正高級工程師王惠玲指著實驗數據介紹,以此為契機,在解決混凝土耐久性方面,集團研發中心已與高校合作許多項目,每年都會為集團培養多名技術骨干。去年在敦煌石窟保護數字化項目中,青年技術團隊與敦煌研究院專家并肩作戰,不僅掌握了三維激光掃描核心技術,更培育出多名數字化技術帶頭人。
立足“三新一高”要求,集團在自主培養基礎上,聚焦數字經濟、智能化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“雙碳”戰略等科創重點領域,精準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,著力打造支撐創新的“人才智庫”。
“集團為我們搭建了優質的項目實踐平臺,從水庫現代化運行管理到智慧灌區系統搭建,都能全力推進落地?!比肼?年的技術研發骨干劉卓輝,已帶領團隊完成多個智慧水利平臺建設,其中紅崖山水庫現代化運行管理矩陣平臺、引大入秦東一干十一支智慧灌區平臺,有效提升了水利工程運行效率與精細化管理水平。去年以來,集團共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及緊缺人才62名,其中不乏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和行業領軍人才。這些人才的加入,不僅填補了集團多個科創領域的空白,更帶動了內部人才的成長,形成“以高端人才領路、骨干人才跟進”的科創梯隊。
為讓引進人才與內部骨干快速成長,集團實施專項人才培育工程,創建“甘肅咨詢大講堂”,創新“理論學習+微課堂+研討交流”多元模式?!懊吭碌拇笾v堂是我們的充電時間,國內外專家講的綠色建筑、零碳技術,都能直接用到工作里。”工作12年的工程師黃兆升說,今年大講堂累計舉辦講座4場,覆蓋職工2000余人次。
同時,集團構建“院士領銜、大師掛帥、骨干參與”的知識傳承體系,選拔15名行業大師成立工作室,簽訂《師徒結對協議》300余份。在橋梁工程技術工作室,國家級大師趙師傅帶徒12名,其中3人已成長為項目技術負責人,他主導研發的西合路矮塔斜拉橋施工技術,還解決了黃土地區重大橋梁建設難題。這種“傳幫帶”模式,讓核心技術得以傳承,更讓青年人才快速挑起科創大梁。
如今,人才培養的成效已轉化為集團實實在在的科創成果:近五年累計獲得專利授權385項、軟件著作權266項,承擔省級及以上科技計劃立項14項,主持和參編國家性行業性標準7項,地方性技術標準24項,獲得全國性、行業性及省部級表彰獎勵175項,科技成果轉化累計效益達6000萬元。
從傳統技術服務向現代系統解決方案轉型,從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跨越,甘肅工程咨詢集團以人才培養為根基,以科技創新為羽翼,讓更多技術人才在科創實踐中發光發熱,為甘肅現代化建設注入更強的“人才動力”與“科創活力”。
(責任編輯:王威)